過去我們要求商品的全過程管理,實際上還是在通過管理人來做工作,而不是直接通過管理商品的采購價格、銷售價格以及商品質量,來影響顧客的購物體驗,從而來管理人、使其進行有效勞動。今后要在抓商品的前提下對人進行管理,隨時對商品的質量、采購價格和銷售價格進行有效干預和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的商品定價既要有利潤,同時也要讓市場和顧客滿意。
1、采購端:對每一單商品的進銷存運進行全過程監管
商品的采購,需要采購人員根據自己的綜合判斷進行決策、購買,如果采購的時機不對、沒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或者談判的不到位等等,很容易就會發生還沒到賣場就貶值、賠本的現象,幾乎決定著公司的生死存亡。
大家想想,假設我們采購回來的東西價格最低、質量最好,是不是買回來就可以賺錢?假設我們采回來的水果,吃著跟其它地方的水果口感、質量一致,進價卻高了很多、又沒有品牌,我們的競爭力又在哪里?如果商品剛到賣場或者還沒到賣場就造成積壓,不僅不能給公司帶來利潤,還會造成很大的損失,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采購人員要打開想象力,在全世界范圍內通過各種渠道找到顧客需要的商品,要質量最好、價格最低,這就是能力和價值的體現。不管是網絡還是基地、進口還是國產、定制還是市場采購,都要根據系統進行綜合判斷,這商品能不能賣、能賣多少、多久能賣完?然后充分計劃采購的批次、周期,最終數字說話,銷售業績說了算。
而對于采購工作好壞的判定、處理,來源于我們對其進行的嚴格監管,是對每一單貨的進、銷、存、運的全過程監管,包括每一次的采購地點、采購人等等,公開透明的跟蹤采購源頭及銷售周期、銷量、利潤,盡最大的可能保障采購工作的更好進行。
2、銷售端:明確定價責任人,結合質量和市場給予合理定價
過去我們要么價格特別低,導致該賺的錢沒有賺,要么價格過高,對大張的價格形象有嚴重影響,這都是不合理的。我們對采購的質量進行監管,同樣門店作為銷售最前沿,也要結合質量和市場給予合理定價,要對門店的定價人員進行責任綁定,要落地到具體的負責人。誰負責哪一塊的單品,誰有定價權、調價權,都要搞清楚,今后要形成這樣一套流程,對于銷售的價格和質量進行有效管控。
店長要思路清晰、方向正確,組織人力物力了解競爭對手,對市場有所掌控。一方面帶領大家通過市場調研判斷公司配送的商品質量和價格是否合理,然后及時反饋、合理定價;一方面培養、教育、保障員工的責任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及時解決,時刻關注銷售周期,在商品最有價值的時候賣出去。
同樣的,處長、科長以及每一位員工都要像這樣發揮積極重要的作用,員工的責任心、下級領導的上進心和高層領導的事業心,都必須要加強,涉及到流程不合理馬上改,涉及到采購能力不足馬上換,涉及到相關負責人承擔力不足馬上調整,并通過這種調整最終選出有潛力的采購人員和敢于承擔的領導。像這樣自上而下,通過銷售和員工狀態的改變達到整個門店思想的一致和公民意識的提升,從而把大張公司這個系統給做好。公司面對現在的市場形勢,員工待遇好了、顧客滿意了、公司也能盈利,這就是我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