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我進入大張公司,先到物流園鍛煉,2013年2月28日被分配到新安店果蔬科,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一些人,一些事,回蕩在腦海里,久久無法平靜。
想想去年第一次參加員工大會時,我入公司才三個月,在新安店也只有半個月的時間。當時大氣磅薄的場面、熱烈煽情的氣氛把我感動的一塌糊涂,特別是那些來自最基層員工的發言,最能觸動人內心深處那根最柔弱的神經。比如洛寧美食城廚師張校兵大哥的一席話,感動了很多人,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大張其實和家是能夠融為一體的!那次大會,堅定了我留在大張公司的決心。
又到了今年的員工大會,算算我來公司也一年零三個月了,在新安店也即將一年。記得剛來新安店時,被分到了水果上學習。當時正好趕上菠蘿熱賣,區域的人手有點抽調不開,我便自告奮勇地站上了菠蘿臺。剛開始方法不當,不但削的慢而且形狀也不好看,手臂還累得生疼;我便在中午較閑的時候請老員工教我一些方法要領和技巧,很快我就能像老員工一樣熟練地把菠蘿削的又干凈又好看。那段時間只要站到菠蘿臺上,就是三四個小時下不來,一天光削菠蘿就有六七個小時。晚上下班時,我全身上下都變成菠蘿味的了,因此還得了個綽號——“菠蘿哥”。
削菠蘿只是學習中的一項,最最基礎也是當時最令我頭疼的就是認單品、記單品的產地、規格、條碼、口感和營養價值等相關的業務知識。不說其他的,就說最普通的蘋果、梨這兩個單品就讓我懵了,更別說沒見過的水果了。什么水晶紅富士、優質紅富士、洛川富士、新疆糖心富士、水晶秦冠……水晶梨、白酥梨、皇冠梨……我的天哪,在我看來它們長得都差不多,怎么區分。同事就教我,什么蘋果看形狀,什么蘋果看紅斑,還分條紅片紅什么的。我這才覺得,看似簡單的工作,里面包含的學問可大著哩!
在水果上鍛煉了兩個月,我被安排到蔬菜上學習。因為有了水果業務知識的基礎,學習蔬菜快了許多。在蔬菜的兩個月后,我便被領導提拔為果蔬科科助。我知道,當上科助就意味著要承擔的更多了,身上的責任也更重了,需要學習的知識也更多了。我不敢有絲毫懈怠,除了學習總部下發的資料外,我還經常虛心向老員工請教一些我不懂的東西,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透徹。果蔬科的兄弟姐妹們并沒有因為我是科助卻還有許多東西不懂而嘲笑我,都很愿意教我。時至今日,在新安店的日子,對于我來說就是學習——成長——學習——成長。
不得不說,新安店是個出人才的地方,讓人覺得處處充滿了機遇和希望。別的不說,單我們果蔬科,自從我來到這里,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就走出去了四個科長:磁澗店果蔬科的邢飛揚、新安店家紡科的馮東、洛寧盛德美果蔬科的倪昆侖和紗西店果蔬科的孫飛,他們都是新安店果蔬科的代表人物,也是我學習的榜樣和前進的標桿!
去年10月份,有兩次晉升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卻把它推掉了。身邊的朋友都說我傻,放著機會不抓住,放著高工資不爭取,卻鐘情于一個理貨員的職位……誰傻?誰不想晉升?誰不想拿高工資?但我自己的水平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當時我在新安店只有7個月,做科助也不過短短的三個月,許多東西我都不熟悉,大一點的節日也沒有操作過!說實話我心虛,沒把握,我真不敢接!就算當時我頭腦一熱,走上科長或者業務員的崗位,但行動起來也難免有如履薄冰的感覺。與其如此,還不如繼續沉淀,修煉好內功也不遲。
想想當初,和我一起入公司的大學生有200余人,經過大浪淘沙,現在留下來的便可見一斑了:在物流園,我們小組共7人,現在只有超市業務上的張利超、洛寧盛德美的高淵博和新安店的我;來新安店,我們一行10人,我是組長,現在只有我和王帥兩個人了,而王帥已經是伊濱1號店飲料科的科長了。已經離開的怎么樣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在我心中越發清晰:大張不是一個靠表面功夫做文章的地方,而能夠留下來踏實肯干、愿意付出、認同大張理念的人,就像一顆種子,也一定會在大張找到一片適合自己的土壤,生根發芽,最后長成參天大樹,為大張的發展支撐一片藍天!
在大張工作,辛苦是一定的。但如果你經得起考驗,耐得住磨練,一定會有撥云見日的那一天。這種感覺就像喝紅酒,剛開始咂一口,整個口腔都會充滿又酸又苦又澀的感覺,當這種感覺彌漫整個口腔,試著將它慢慢咽下,當它劃過你的喉嚨,一股甘甜芬芳的感覺便隨之而來,沁人心脾。我想,苦盡甘來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吧!
同樣,大張也是一塊試金石,只要你是金子,越磨練越能展現耀眼的光芒。若是石頭,就算表面再光滑,早晚也會露出粗糙的本質。所以我們要做金子,更不要害怕沉淀與磨練。因為只有經過沉淀與磨練,才能使你更加成熟;只有經過沉淀與磨練,未來的路才能走的更穩、更踏實;也只有經過沉淀與磨練,才能做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新安店:李思)